|
关于“民间借贷” 你想知道的都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借贷因其手续办理便捷,作为与银行信贷并存的另外一种资金融通形式普遍存在现实生活中。在法院所审理的众多类型民事案件中,民间借贷纠纷占据了较大的比例,本文就一些涉及民间借贷常见法律问题,做以介绍。 一、什么是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本质上是一种资金融通行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之间依照约定进行货币或其他有价证券借贷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广义的民间借贷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自然人与法人之间以及自然人与其他组织之间的货币或有价证券的借贷。现实生活中通常指的是狭义上的民间借贷。 二、民间借贷的合法性 合法的民间借贷受法律保护。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合法的民间借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民间借贷必须是双方当事人之间自愿的借贷。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借贷关系,属于可撤销合同,经行使撤销权后应当认定为无效。借贷关系无效的原因是由债权人的行为引起的,只返还本金;借贷关系无效的原因是由债务人的行为引起的,除了返还本金外,还应当参照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给付利息。 2、民间借贷的目的必须合法,不得为他人从事非法活动提供借贷。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如违法提供赌资、提供走私资金、为涉嫌犯罪的人提供逃跑的资金等,其借贷关系不受法律保护;对双方的违法借贷行为,相关机关可依法收缴财产、罚款、拘留;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民间借贷出借的资金必须属于出借人所有或者拥有支配权的自有资金。不属于出借人所有或出借人没有支配权的财产所形成的借贷关系无效,不受法律保护。 4、民间借贷禁止吸收他人资金转手放贷。 5、民间借贷约定的利息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上限(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超过部分无效。 6、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借贷行为无效。 三、民间借贷能否约定利息? 首先,民间借贷可以是有息借款(有偿)也可以是无息借款(无偿),是否有息(有偿)由借贷双方约定。因此,民间借贷可以约定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 其次,《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六百八十条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2年1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6%。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这是时隔21个月LPR再现“双降”:此次1年期LPR为连续第二个月下调(2021年12月20日调至3.8%,2022年1月20日调至3.7%),5年期以上LPR在保持21个月后首次下调。 1年期LPR与民间借贷利率有关,5年期以上LPR与房贷挂钩。 意味着,从2022年1月20日起,民间借贷的最高利率从之前的15.4%降到14.8%。 四、民间借贷能否采取口头形式? 《民法典》第668条第1款规定:“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即民间借贷合同可以采取口头形式,但仅限于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合同才能采取口头形式。而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他们相互之间;或者他们与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合同都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同时,律师建议民间借贷签订书面形式的借款合同,这是发生纠纷时获得法律保护的基础。因为口头协议的最大弊端是发生纠纷时无法举证,除非对方承认借贷事实或者有其他证据证明,否则难以确认双方借贷关系的存在。 |